Google Opal 無程式碼即可製作 AI APP

Opal 是什麼?來自 Google Labs 的「AI 小程式」實驗平台

2025 年 7 月 24 日,Google Labs 正式發布了一款實驗性工具——Opal,旨在以自然語言與視覺工作流方式建立、編輯與分享 AI 驅動的「Mini‑App」。

Opal 可讓用戶僅靠英文敘述(或多語言),無需撰寫任何程式碼,即可串連 prompts、AI 模型與外部工具,生成多步驟應用程式,並透過畫布式的視覺面板進行編輯控制。

  • 發布時間:2025 年 7 月 24 日正式推出
  • 適用範圍:目前僅限美國提供公開 beta 版本,Google 表示將依據用戶回饋擴展至其他地區。

主要功能亮點

無需寫程式,使用自然語言構建工作流程

用戶只需描述想要達成的 App 邏輯,Opal 就會自動建立包含輸入、生成與輸出的多步流程,可立即轉為視覺模式進行微調或擴充。

視覺編輯介面 + 自然語言雙模式操作

Opal 同時支援「直接用語言修改流程」與「使用視覺編輯器點選步驟調整」兩種方式,提供操作靈活度很高的創作模式。

模板畫廊快速啟動與協作分享

平台內建初始模板庫,用戶可自由 remix,產出後即可以 Google 帳號發布並透過分享連結讓他人體驗該小程式。

定位與競爭優勢

Opal 是 Google 加入快速崛起的「vibe‑coding」行列,主攻非技術背景者與創意型族群,希望降低技術門檻並促進創意落地。

相比 Google 既有的 AI Studio,Opal 強調視覺主導與快速原型製作,更適合用於創業者、設計師、教育使用者的創意開發流程中。

如何使用 Opal?

網址:https://opal.withgoogle.com/

點選「Create New」,輸入指令,如:「建立一個應用,輸入姓名與職稱,自動生成一封歡迎郵件」。

圖片來源:Google

Opal 生成多步驟流程,包括輸入、資料處理、內容產出等。

圖片來源:Google

使用者透過畫布中每個步驟節點,調整 prompt 或加入新功能。

圖片來源:Google

完成後按下「Share app」,即可取得可共享連結,其他人以 Google 帳號登入即可體驗。

圖片來源:Google

未來展望與挑戰

  • 擴展區域與多語言支援目前僅限美國地區測試,未來是否支援全球使用者與多語系尚待觀察。
  • 模型能力與效能進化:Opal 以 Gemini 系列模型(Gemini 2.5 Pro、Imagen 4、AudioLM、Veo)作為底層動力。
  • 工具整合與 API 生態建構:未來若開放第三方工具整合或 API 調用,Opal 有可能演變為開放式低程式平台標準。

Google Labs 的 Opal 雖仍屬實驗性產品,但它所開啟的「無程式語意式開發」新思維,有望讓更多人無需編碼即可構建 AI 應用。開發者與科技媒體正面看待 Opal 的直覺性與快速原型能力,認為它是孵化創意與效率工具的新型態;負面意見則指出目前功能仍較初階,高階功能尚有不足。

視覺程式平台競爭如 Canva、Figma、Replit 已深耕簡化創作流程市場,Opal 代表 Google 正在此競爭領域的新布局,有望吸引更多非技術用戶加入 AI 創建行列。讓創意更快速轉化為可操作工具,無論是教育、創意工作坊、商業概念驗證,都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Introducing Opal: describe, create, and share your AI mini-apps

喜歡這篇文章嗎?

目錄

其他相關文章

學無止盡!再來看看其他教學文章吧!

想在 Canva 上做出互動式網頁或遊戲,不需寫程式?本文從 Canva 最新推出的 “Canvas Code” 功能開始,示範如何用「vibe coding」潮流態度,透過自然語言 prompt 快速生成網站、互動元件與小遊戲,零門檻、立刻上線!
Perplexity 正式推出全新功能「Labs」,將 AI 工具從搜尋助理進化為任務執行夥伴。用戶可透過自然語言指令自動生成程式、整理資料、製作簡報與儀表板,甚至打造互動式 Web App。Perplexity Labs 不只是找答案,更能產出成果,重塑數位工作流程。
在與 ChatGPT 互動的過程中,你可能曾經遇過「回覆速度變慢」,或是跳出「視窗額度不足」、「超出 token 限制」等訊息提示,這些訊息其實都與一個關鍵性的技術概念息息相關,那就是 Token(代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