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plexity Labs 登場:將 AI 從搜尋助理提升為全能數位工作夥伴

Perplexity 正式推出全新功能「Labs」,將 AI 工具從搜尋助理進化為任務執行夥伴。用戶可透過自然語言指令自動生成程式、整理資料、製作簡報與儀表板,甚至打造互動式 Web App。Perplexity Labs 不只是找答案,更能產出成果,重塑數位工作流程。

Perplexity 近期正式推出全新功能 Labs,象徵著這款 AI 搜尋引擎邁入新的進化階段。相較過去專注於搜尋與深度問答,Labs 不再僅僅提供資訊,而是協助使用者「完成任務」。透過整合程式生成、圖表視覺化、文件產製與互動應用構建,Perplexity Labs 為知識工作者、開發者與創作者帶來全新的 AI 工具使用體驗。

Perplexity Labs 重新定義 AI 工具角色:從回答者走向創作者

過去,AI 工具多扮演「輔助型搜尋助手」的角色,解答問題、彙整資訊。而 Perplexity Labs 所帶來的改變,在於它不再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是能「動手做事」。Labs 能自動組織任務流程、執行程式、產出視覺化成果,甚至一鍵產出簡報或互動網頁,提供更具完成度的產出,讓使用者從構思到落地的過程全面提速。

這樣的轉變,也讓 AI 工具從「決策前的資料輔助」角色,晉升為「決策與執行的並行夥伴」。

Perplexity Labs 的三大核心特性

1. 自動產製與程式能力整合

Labs 結合了程式生成與執行能力,能夠撰寫 Python 程式並即時執行。例如在分析全球市場趨勢、產出 CSV 試算表、建立可互動圖表等任務中,Labs 能將自然語言輸入轉化為程式碼與實體輸出,大幅降低了資料處理的技術門檻。

2. 可視化資產管理與下載功能

所有在 Labs 過程中生成的成果,包括 CSV 檔、圖像、圖表、簡報、PDF、Markdown 或原始碼,都會自動歸類到「Assets」分頁。這不僅讓資源管理更加直覺,也方便後續下載、歸檔或整合進其他工作流程。

3. 內建互動式 Mini Apps 生成功能

Perplexity Labs 另一項創新在於內建的 Mini Apps 能力。用戶可以直接在專案中生成可互動的網頁元件,例如儀表板、即時圖表、計算器、小型產品頁等。這些互動元件無需額外部署或撰寫 HTML/CSS,讓非開發者也能快速創建具備「前台展示力」的實用工具。

不只是進階搜尋,而是全方位 AI 實驗室

Perplexity 目前將功能區分為三大模式:Search(搜尋)Research(研究)Labs(實驗室)

模式功能特性適用場景
Search快速取得單一答案,支援即時網頁抓取日常資訊查詢、短期問題解決
Research深入探討主題、整理來源、形成分析結論學術研究、報告撰寫、業界分析
Labs從問題定義到實際產出,支援程式與視覺化工具專案開發、資料整合、互動式成果展示

Labs 所扮演的是「創造者角色」,不只是提供洞見,而是帶來實質輸出,幫助使用者在 10 分鐘內完成原本要花數天整理、撰寫、設計的任務。

實際應用場景:從專案發想到產品 demo,只需一步

在 Labs 的「Projects Gallery」中,Perplexity 提供了多種應用範例,包括:

  • 撰寫一份新創市場競品分析報告
  • 建立一套 ESG 企業評估儀表板
  • 生成一份可下載的行銷計畫 PDF
  • 製作每日 AI 工具精選的分享頁面
  • 分析全球氣候數據並建立互動地圖圖表

這些任務過去需要團隊成員分工處理,而現在一位使用者透過 Labs 就能一人完成。

支援平台與使用方式

Perplexity Labs 目前開放給所有 Pro 用戶使用:

  • Web 平台與 iOS 版:即日起即可體驗 Labs 模式
  • Android、macOS、Windows 桌面應用程式:預計後續幾週內推出
  • 切換方式:進入 Perplexity 網站或 App,在輸入框中選擇「Labs」即可進入全新工作介面

若使用者尚未訂閱 Pro,也可先觀摩 Projects Gallery 中的範例,評估使用情境與潛在效益。

AI 工具正邁向行動層次,Perplexity Labs 是關鍵一步

Perplexity Labs 的推出不僅是一項功能更新,更代表 AI 工具角色的根本轉變——從提供資訊、輔助決策,進化為能「落實行動」的智能工作夥伴。對於需要高效率完成研究、報告、簡報、資料分析,甚至小型應用開發的人來說,Labs 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操作場域。

對 AI 愛好者與數位工作者而言,這不只是新的使用模式,更是重構日常數位工作流程的契機。

資料來源:Introducing Perplexity Labs

喜歡這篇文章嗎?

目錄

其他相關文章

學無止盡!再來看看其他教學文章吧!

Google 於 2025 年推出的 Gemini 2.5 Flash Image(Nano Banana) 不僅展現了全新的圖像生成能力,更憑藉其 多圖融合、角色一致性、自然語言理解 等優勢,迅速成為社群熱門話題。本文將整合官方介紹、實際應用案例與專業觀點,帶你全面認識 Nano Banana 的特色、開啟方式,以及更多實際應用案例與對應 Prompt,並探討它在創作者與產業上的潛在影響。
n8n 是一款強大的開源工作流程自動化(workflow automation)平台。它以「自訂節點」和「自由部署」為核心特色,讓使用者可以透過直覺的視覺化介面或少量程式碼來串連各種應用程式、資料庫與 AI 模型。本文將以一般讀者能理解的方式,解析 n8n 的功能與優勢,介紹它的架構、特色以及適用情境,並透過實際範例說明如何運用 n8n 讓生活與工作更有效率。
OpenAI 在 2025 年 8 月 7 日正式推出了 GPT‑5,這是自 GPT‑4o 之後又一代具有重大突破的巨型語言模型。它在邏輯推理、編碼協助、多模態輸入以及安全性方面都有顯著提升,並透過統一的系統架構將多個子模型整合在一起。